2021年11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编辑部主办的“‘三大体系’建设与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崔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学报主编林维,以及来自出版社、学术期刊、文摘和评价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三大体系”建设背景下如何发挥学术期刊的重要作用,推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研讨交流。
会议开幕式由学报主编林维副校长主持。林维副校长表示,今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正式创刊40周年,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为学报发展出谋划策、传经送宝,帮助学报更上一层楼。
高培勇副院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此次研讨会在商讨进一步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的基础上,还要探究学术期刊在“三大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的窗口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一份好的期刊,不能仅满足于组稿、约稿、发稿,还要努力成为学术研究的引领者、学术人才的培养者和学术事业的推动者。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而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无论是作为学术研究的窗口,还是作为学术交流的平台,都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学报的定位既取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定位,也取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定位。从职责定位的角度来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挥着“国家队”的职能。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所办的学报不仅要着眼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全局,而且要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方向。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以来,“三大体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这些进展基本上只体现在特定学科层面。当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缺少全局性研究,还缺乏对其宏观管理层面的研究。将“三大体系”建设作为整体,从“国家队”的定位角度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是学报未来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崔建民局长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编辑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精神,以及中宣部等三部委《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刊物建设,不断提高办刊水平。他对学报的未来工作提出四点希望和建议: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第二,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努力打造精品学术期刊。第三,努力办出特色,打造期刊的核心竞争力。第四,加强编审制度建设,以科学完善的制度保证办刊质量。崔建民局长还表示,科研局作为全院学术期刊的综合管理与协调部门,将从行政管理、经费保障和业务培训等方面为学报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
研讨会会议报告分为四场。
第一场会议报告的发言嘉宾有《中国法学》总编辑、长江学者黄文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荆林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本场会议报告由学报主编林维副校长主持。
黄文艺提出,学术期刊要引导学者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理阐释、对中国法治治理实践经验和智慧的学术提炼、对我国古典法律治理的理论挖掘以及对世界各国法治实践成就和经验的比较研究。
赵剑英建议,学术期刊要明确刊物目标、定位和组稿重点,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突出学科专题性研究,并针对哲学学科重点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荆林波强调,办好学术期刊要做到合理控制发文量,提升专业化、特色化水平,打造素质过硬的编辑队伍,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王利民指出,综合性期刊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学术体系导向相结合,坚持开拓创新,打造一批反映中国学术体系的学术命题。
第二场会议报告的发言嘉宾有《新华文摘》原总编辑喻阳,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张可云,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刘曙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郭家宏,《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温方方,北京市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王佃启。本场会议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期刊处处长刘普主持。
喻阳表示,学报要合理安排刊物版式,找准刊物定位,加强组稿策划,落实刊物审读制度,做好“把三关”工作,逐步扩大刊物传播力、影响力。
张可云强调,学术期刊要深挖素材,构建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做好社会价值的捍卫者,讲好中国故事。
刘曙光指出,学报要遵循办刊规律,树立问题意识、平台意识、共同体意识,以主题宣传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打造核心竞争力。
郭家宏强调要凝练办刊理念,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追求学术前沿,二是聚焦社会热点,三是注重学术原创,四是实现学科综合。
温方方认为,在“三大体系”建设的背景下,综合性学术期刊要利用自身优势,融入新文科发展格局,以人为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王佃启强调,学报要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学科优势,做好稿源组织工作,并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积极探索多元化宣传方式。
第三场会议报告的发言嘉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期刊处处长刘普,《中国社会科学》编审梁华,《历史研究》杂志社社长焦兵,《财贸经济》编辑部主任王振霞,《国外社会科学》副主编张静,《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宋国恺。本场会议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研处处长王炜主持。
刘普介绍了期刊处工作概况,指出学术期刊要努力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提升期刊的数字化、国际化水平,并重视网络优先出版。
梁华结合《中国社会科学》的经验,具体阐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和“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知识体系”等多个跨学科选题构想。
焦兵指出,综合性学术期刊要聚焦时代的重大理论与历史问题,对西方文明进行再反思,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学科融合发展。
王振霞针对学术期刊如何引领创新发展提出建议,强调要落实倡导研究新问题的主体责任,关注中青年学者,积极探索国际化道路。
张静分享了《国外社会科学》的办刊经验,提出要结合我国发展需要,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议题,为中国学术“走出去”建设重要的平台和窗口。
宋国恺结合具体数据介绍了当前中国的期刊发展状况,建议学报充分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资源,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
第四场会议报告的发言嘉宾有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副主编刘鹏,《法学研究》编辑部主任谢海定,《哲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周丹,《中外法学》副主编、长江学者车浩,《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张桃洲,《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林立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编审宋荣欣。本场会议报告由学报副主编任朝旺主持。
刘鹏强调,学术期刊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时代发展潮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谢海定从期刊内部管理、选题策划、作者培养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意见,认为学术期刊要重视编辑科研能力,发挥选题指引功能,把稿件质量摆在第一位。
周丹指出,学术期刊要坚持以学术为体、刊物为用,以内容建设引领学术发展;坚持以编辑为体、研究为用,实现编研结合,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
车浩围绕构建中国特色新法学“三大体系”问题,提出学术期刊要整合学科发展方向,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促进前沿理论的中国化和本土化。
张桃洲表示,学术期刊要找准刊物定位,明确选题和学科的基本线,坚持学术本位,做好选题策划,整合优质资源,开展专题讨论,打造特色栏目。
林立公从办刊理念、办刊机制、办刊人才三个角度提出建议,指出学术期刊要落实质量第一的办刊理念,健全科学审稿机制,强化编辑学术评价能力培训。
宋荣欣结合学界具体情况,认为学术期刊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学界和读者的交流。
学报主编林维副校长为研讨会致闭幕辞,他向参加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并从办刊流程、编辑队伍建设和综合性学术期刊创新等方面,对此次研讨会给予学报的启发和收获进行了总结。最后,林维副校长宣布“ ‘三大体系’建设与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研讨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