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学派的研究现况与未来展望
侯光明
摘要:在电影艺术传入中国的百余年中,它不断吸收及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于变革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建构中国电影学派,从学理上梳理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与发展逻辑,有助于形成中国电影的话语体系,真正把握和凸显其艺术特质,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政文教授认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首要是通过描述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揭示中国的电影艺术观和电影思想观,进而设立中国电影的中心议题与标识性概念。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目标是践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作与学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以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要始终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将中国电影放置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去考察。百年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大脉络中形成了三大历史主调:革命文化、人民电影、多元开放。三个时期在思想与美学层面的背反状态均深刻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与文化建构。北京电影学院贾磊磊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价值体系建构是整个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中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是一个中国电影在艺术精神上、在产业发展上、在思想境界上不断迈进、升华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
中国电影学派;话语领域;核心理念;价值体系;电影文化共同体;
The Present Researche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Chinese Film School
Hou Guangming
Abstract:
More than a century has passed since the art of film was introduced in China.During this long period, Chinese film art has been constantly absorbing and integr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s grown in revolutions and developed through innovations.Constructing Chinese film school as well as sorting out the historical pedigree and developing logic of Chinese films theoretically can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Chinese films, thus their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can be truly grasped and highlighted so that we can strengthen our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continually cast new resplendence of Chinese culture.For these above reasons, we have organized this conversation by writing to discuss the topic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film school theories”.Professor Zhang Zhengwen at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lieves that in order to construct Chinese film school, we should firstly reveal the views on film art and ideologies of China by describing the historical pedigree of Chinese films, and then set up the central theme and iconic concept of Chinese films.Professor Hou Guangming at Beijing Film Academy sees the mission of Chinese film school as film making and carrying out academic researches with distinctive national spirits and aesthetic tastes, and forming a film school with Chinese aesthetic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discourse power of Chinese films.Professor Hu Zhifeng fro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think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film school should root in the soil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films should be mad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ve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In the venation of Chinese film art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century, three historical motifs have been formed: revolutionary culture, film of the people and multi-dimensional opening-up.The antinomy in the ideologies and aesthetics in these three periods has deeply influenced the creative practice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films.Professor Jia Leilei at Beijing Film Academy claim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alue system of Chinese film school is an inalienable core component in the entir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is a historical process of constant march and sublimation in artistic spiri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deological level.
Keyword:
Chinese film school; discursive field; core concept; value system; cultural community of films;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崛起,成为世界电影业发展的瞩目焦点。我国也已经成为民族电影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但中国电影在创作和研究上仍面临三个重要问题:一是在对外文化传播、塑造中国形象、表达中国价值方面尚有较大努力空间;二是在电影创作中,如何将电影思维、电影语言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经验融汇共聚,展现中国电影的民族风格;三是电影研究方面,近年来受到西方理论话语影响较多,对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关注不够,尚未形成中国电影自己的理论话语体系。中国电影在这样一个风云际会的新时代,应该反思自身走过的历程,梳理中国电影艺术探索经过的道路,在面向世界的同时,回归我们自己的艺术传统,建构中国电影自己的理论表述体系,让我们的电影作品既要融入国际主流趋势,又带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质。这是一个亟待突破的时代课题。
正是基于以上考量,北京电影学院在当前建设电影强国的关键时期提出了“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的目标,以期对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中国电影的生态体系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作出适时调整。而总结自身发展的经验,并在吸收外来文化和理论的基础上,着力向自身历史和文化的纵深处寻求方法论和知识体系的支撑,由此形成能指导中国电影长远发展,能解决中国电影发展实际问题的独立的中国电影理论体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中国电影学派”是一个海纳百川、具有高度包容性的概念。它是指以中国电影的特定形态、创作风格和精神文化内涵等为研究内容,对内传承中国百年电影文脉、对外彰显中国独特文化气质的电影文化共同体。其目标是践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作与学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以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构建中国电影学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由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之路,开创新时代中国电影文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举措。它符合党和国家的文化战略方针,符合电影市场的发展大势。
2015年10月,李岚清同志来北京电影学院进行讲座时明确提出了“能够出现影响世界的中国电影学派”的希望。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明确提出将“发展和夯实中国电影学派”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建设“双一流”必须高举的一面旗帜;同年5月,在上报北京市的“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里,明确了中心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形成“中国电影学派”的理论研究成果。此后,北京电影学院在多个场合提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的构思。2017年10月,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正式成立,旨在积极探索中国电影学术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路径,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的电影理论建设。在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的前期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理论建设方面。首先,我们明确了“中国电影学派”的指导思想。为此,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我们在北京电影学院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研究中心。其次,我们厘清了“中国电影学派”的理论发展脉络与走向,成立了中国电影学派理论研究部,广纳贤才,并已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希望在多位行业顶尖专家的带领下,夯实中国电影学派的四梁八柱。第二是产学实践方面。电影是和创作实践紧密相关的产业形态。因此,既不能埋头实践不搞理论建设,更不能脱离实践空谈理论。我们积极支持和鼓励创作往“构建中国电影学派”方面去努力。近年来,我们大力搭建一系列平台帮助师生们进行创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近两年来,我们推出了一批新学院派电影,获得了国内外电影节和市场票房的肯定,实现了艺术、技术、文化和商业的有机融合。第三是纳贤育才方面。我们从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两个方面做了工作。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成立以来引进了国内外一批电影理论专家、电影创作人才、电影技术人才,全方位巩固了电影理论建设、电影创作创新、电影技术支撑,旨在促使中国电影学派形成有领军人物、代表成果、代表作品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有一批在国际上有地位、有影响力的作品和创作实践,以及巩固我们电影强国建设的人才基础,才能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去年,我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的“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的议案,经过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媒体的推广,在研究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经过全国相关电影教研单位共同协力, 2018年“中国电影学派”已经从概念和倡议,转变成为电影学界研究实践中大家共同关注并投入相当大的力量进行研究、讨论的焦点论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已将“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列为重大项目进行攻关研究。北京电影学院先后召开了“中国艺术传统与当代中国电影的创新发展”、“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电影与中国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等多次重大的国际、国内研讨会。这些会议成果显著,是近年来与会学者数量、议题研讨质量均达到本学科领先水准的重要学术会议,对于转变中国电影研究和构建学派话语体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教学层面已启动“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教改项目,去年聘请国内外专家面向在京相关高校研究生举办了多次讲座课程,在学界和业界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并规划今年将此项目成果纳入北京电影学院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另外,北京电影学院还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电影学派与江南电影”研讨会,在雄安新区举办了“雄安电影周”并推介了改革开放40年的优秀电影。上海戏剧学院等教研单位也召开了诸如“中国电影学派与上海电影”等重要学术会议。《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民族艺术研究》《电影新作》等学术杂志开辟专栏研讨“中国电影学派”。专栏成果从理论思辨、创作实践等角度探索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联,深化了中国电影学派研究形成的阶段性理论成果,在最大范围内形成了对“中国电影学派”概念的建构、拓展和认同。
未来, “构建中国电影学派”将继续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学术研究工作的中心任务去推动完善。在宏观层面,今年我联合部分文艺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共同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中国电影学派建设”的议案,其已通过提案审查委员会审查立案:一是建议从国家层面支持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电影理论体系。建议相关单位牵头组织电影界人士,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共商新时代中国电影大事,探讨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电影学术体系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命题,凝聚共识并为进一步发展新时代中国电影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为发展、夯实中国电影学派的构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建议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中国艺术传统与当代中国电影创新发展”研究项目,将其列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集中组织攻关研究,为新时代中国电影奠定雄厚的基础。三是建议支持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家协会、北京电影学院等机构整合现有的中国电影研究数据平台,加快推进中国电影研究资料数字基础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在条件具备的部门或地区示范建设中国电影学派数据开放平台,提升公众关于中国电影的认知力和认同度。四是建议相关部门引导激励、加大对中国电影学派作品创作的宣传与扶持力度,既能促进产业发展,又能保障文化安全;与院校合作并将中国电影学派理念植入电影高等教育体系,培养、扶持兼具国际视野和民族内涵的中国电影学派创作人才,引领中国电影风尚。五是建议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增设“中国电影学派”单元,组织评选、表彰、推介等活动,向世界推广“中国电影学派”品牌,扩大中国电影的影响力以及理论学术方面的话语权。
在此基础上,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将以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为主体,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电影史中能够体现“中国电影学派”精神的电影,并制作大典;第二,继续与各大电影杂志合作,设立“中国电影学派”专栏,展示中国电影学派的研究成果;第三,开设“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等课程,将其纳入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体系;第四,设立“中国电影学派”大奖,评选出优秀的、弘扬中国电影学派理念的电影,并对其进行嘉奖;第五,开始重点扶持和培养中国电影学派人才,创作中国电影学派的优秀影视作品,推出一系列代表性成果;第六,优选能够代表当年中国电影艺术水准、具有中国文化美感和艺术特质的影片,以“中国电影学派”的品牌向国内外推广,并在国际电影节等相关活动中集中进行展映、推介和研讨,从而强化“中国电影学派”的品牌。
总之,中国电影学派未来的构建工作,在创作实践层面将以当代中国人的审美诉求和时代精神为导向,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电影创作与理论研究领域要体现文化自信,对内扎根人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与中国力量,坚守中国立场、恪守中国价值;在学术理念层面,要冲破地域与文化的限制,表现具有人类共同情怀和中国现实性的故事题材,用全世界通用的视听语言向全球观众生动地讲述国际化的、人文化的中国好故事,塑造美好的国家形象;在队伍建设层面,要吸纳全中国的甚至是海外的,对中国电影发展有抱负、有能力的专家学者,形成聚合力;在技术实现层面,将采用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引入更加广泛的合作,打破电影圈的概念,利用一切可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帮助的艺术及技术手段,逐渐消除前期和后期制作之间的界限,消除部门之间的壁垒,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构建人与人之间、人与技术之间越来越广泛的合作,开创交叉融合、开放包容的电影技术体系。当前电影界已经达成共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构建中国电影学派是为中国电影文化传承创造完整体系,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提供一条最佳路径,为世界电影的发展繁荣提供中国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电影文化建设必将呈现新的局面。
注释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