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浏览
第三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往期浏览 -- 2019年 -- 第三期 --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品格

发布日期:2021-02-07   点击量:
Abstract    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品格

王海燕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的实践标志。新时代孕育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时代之问"即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当代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的理论回答,这是从肩负历史使命角度所体现的实践品格。它继承和发展唯物史观,坚持和突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特别要求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方法,特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特别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是其实践品格在思想内容上的主要体现。它致力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是其实践品格在现实任务和目标追求上的突出体现。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之问;实践品格;

The Practical Character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Wang Haiyan

Abstrac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into a new era, and this is the new historical position of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actical sign of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cess and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hina.The new era gives birth to new theories, and news theories leads the new era.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s the theoretical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the era”, which is about where human society, socialism, modern China,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hould go to.This has reflected the practical character of the thou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ouldering historical missions.The thought inherits and develops the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sticking to and highlighting that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s the biggest national condi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a.It especially requires to study and grasp the analytical method of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of society, insists on the people-centered ideology which depends on people to accomplish great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and sticks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s.These are the main reflections of its practical characters in ideological contents.The thought devotes itself into “carrying out great struggles, constructing great projects, advancing the great cause, and realizing great dreams”, and this is the major reflection of its practical characters in realistic mission and goal pursuit.

Keyword:

Xi Jinping; new er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question of the era; practical character;

努力学习贯彻、精准把握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必须长期坚持并且不断深入推进的重要政治任务。本文聚焦于新时代新思想的实践品格,从其历史使命、思想内容、现实任务和目标追求等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以期在整体上更好地学习和把握它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时代之问”的理论回答

马克思曾经说,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一方面,时代背景是历史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也应对历史进行总结。因此,认识一种思想理论必须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任何科学的思想理论都要深度回答所处时代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的实践标志。新时代新思想就是对“时代之问”的理论回答。

(一) “人类社会向何处去?”

世界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之后,虽然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没有发生变化,合作与共赢的国际潮流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以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实力和文化实力在竞争中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过后,许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复苏缓慢的现象;各地冲突频发,世界范围贫富差距增大,难民潮、恐怖主义、传染性疾病、气候异常变化等世界性危机此起彼伏,威胁着人类安全,影响着世界的和平发展。与此同时,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逐渐改变了近代以来的国际力量对比。在国际事务中,这些国家希望摆脱西方国家的控制和束缚,独立自主地找到适合自己国家的发展道路。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却不可避免遭到敌对势力的污蔑和攻击,遭遇到以美国为首发达国家的逆全球化浪潮以及避无可避的贸易纠纷。整个国际社会陷入“本领恐慌”的境地,面对全球治理的种种乱象,世人不禁要问“世界怎么了?”“人类社会要向何处去?”

(二) “社会主义向何处去?”

社会主义从产生到今天经过五百多年历史,虽然生命力强大,但其成长过程中也充满着曲折。“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进入新阶段。到20世纪50年代,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原则,一度陷入内部发展步履维艰的境地,最终,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悲剧,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历史低潮。社会主义能否在21世纪真正走出低谷,科学社会主义能否在21世纪重新焕发生机,是一个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之问。

(三) “当代中国向何处去?”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上的成效是显著的。首先,生产力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已经从1978年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7.92%, 2人均收入156美元3的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 4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人均GDP直逼10000美元, 5工业化即将完成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经济体制来看,我国已经从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其次,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外商投资国,并且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顺利推进,海外投资越来越多,中国经济已经离不开世界。尤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中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越来越突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需求越来越不相适应。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集中力量抓准社会主要矛盾,并且找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最优路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中国发展的动力,实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切标志着当代中国处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当中, “当代中国向何处去?”

(四) “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经济增长阶段出现了根本性转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讲,中高速增长的经济态势意味着我们即将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更好地激发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是当前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目标任务,而这一任务给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法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公平,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这些都是新时代的呼唤;另一方面, 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忽视了其他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发展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塌方式”腐败的发生、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意识形态领域的“失声”、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都给我们党在新时代的执政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那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

面对上述“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人迫切需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智慧、寻找回答问题的方案。正是为了深度回答这些“时代之问”,新时代新思想应运而生,回应了时代呼声、人民期盼和国际期待。可以说,新时代新思想是对上述“时代之问”的理论回答,这是从肩负历史使命角度所体现的实践品格。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发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马克思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历史之谜, “这些谜语都是该时代的迫切问题”, 6唯物史观是解开历史之谜的科学锁钥。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证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2013年和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11次、第20次集体学习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和以“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主题的。新时代新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其实践品格在思想内容上的主要体现。

(一) 坚持和突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

社会生产力在飞速发展,时代在不断前进,人们的观念随着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变化。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者和继承者,科学社会主义的整个发展过程就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哲学观点就是物质第一性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优秀的理论、思想能够指导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政策的制定,对未来的规划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我们最大的国情和最基本的客观实际就是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马克思主义矛盾运动的原理也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不是完全静止的状态,而是矛盾运动的状态。同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是静止僵化的,而是变化的、发展的、充满活力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的发展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历史阶段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

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把握和认识的问题,实质上是如何认清我国国情、正确判断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一直进行着极其艰苦和有益的探索。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逻辑起点,并肯定党的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地位。基于对这一基本路线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分析,重申了党的基本路线,并且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作了更深刻的阐述,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下的新内涵。我们目前的初级阶段已经进入到决胜全面小康的初级阶段,是“五位一体”的初级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初级阶段,是构建开放型经济强国的初级阶段,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更科学、更精准、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最新表述,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坚持和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源泉。

(二) 特别要求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方法

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即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分析法。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我们必须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我国4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世界第15位跃居为今天的世界第2位,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实现了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巨大跨越,即将实现从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这样的成就使得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一个重要判断即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7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先前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全局的变化,是历史性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其实也反映了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在物质已经初步丰富的当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我们面对的主要矛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这些必然对未来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正是应对和解决新的社会矛盾的重大战略。这些论述,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更是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新时代历史阶段的实事求是的深刻阐述,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意义和价值。

(三) 特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思想承继。马克思坚定地相信,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的繁荣,科技的创新,思想的进步,社会的变迁,无一不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的推动,人民群众永远是历史潮流滚滚向前的动力。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将人民群众放在首要地位。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同志把人民群众比喻为铜墙铁壁。在谈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毛泽东同志常说,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离不开水。所以,共产党人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邓小平同志强调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同志所有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也时时将人民的利益牢牢放在心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应该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胡锦涛同志继承和坚持了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保障人民的利益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社会建设中,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两大根本任务,不断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四) 特别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经典作家延续和传承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从本质上讲是实践性的,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最终形成一整套系统的发展的鲜活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理论,再来指导实践。这种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科学路径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关键之所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8“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9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是重视实践的,新时代新思想的诞生就离不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实践和应对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世界性挑战和难题的实践总结。反过来,这一思想又指导着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挑战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看待世情国情,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举措,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进程艰苦卓绝,备受瞩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5年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10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无一不是在轰轰烈烈的实践中取得的,正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人民军队建设的实践和大国外交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严峻挑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轰轰烈烈的伟大实践,就没有新时代新思想。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致力于推动“四个伟大”的历史进程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1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将其融入到新时代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之中。新时代新思想致力于推动“四个伟大”的历史进程,这是其实践品格在现实任务和目标追求上的突出体现。

(一) 进行伟大斗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绝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我们处在一个面临重大机遇同时也有巨大风险与挑战的历史节点上,不得不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矛盾中的发展,运动中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运动,它们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2有矛盾就会出现斗争,有斗争才有发展和进步。进行伟大斗争,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充满了斗争的奋斗史。这场斗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党初期,虽然李大钊曾提出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13的观点,但共产国际教条地用俄国和西欧的经验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受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对当时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认识不清,并且在对当时阶级的分析上犯了僵化和机械的错误,使得共产党人放弃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给革命带来损失;大革命失败后, “左”倾错误思想统治党中央,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中央忽视敌强我弱的基本事实,对革命形势做出过于乐观的估量,坚持城市中心论,采取集中力量积极进攻的战略,使中国的革命力量遭到惨重的损失。在与这些错误思想的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产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斗争的胜利。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发现,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从新中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改革开放前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争论与迷茫,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功,我们一次又一次走向胜利。这胜利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与党内出现的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思潮斗争的结果。

伟大斗争在“四个伟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伟大斗争是变革,也是创新。我们当前处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面临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美之间摩擦不断,日益强大和崛起的中国对美国的遏制如何应对?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大气污染,全球变暖,多种生物濒临灭绝, 13亿中国人的现代化路径如何选择?老龄化社会来临,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增长的结构性矛盾如何平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四大挑战”、“四种危险”如何化解?新时代面对的这些问题,无一不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多种问题的叠加使我们的有效应对更加任重道远、充满挑战,而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运用于中国当下的基本国情,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勇气,勇于变革,锲而不舍,一定能够不断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二) 建设伟大工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要求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正是我们党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伟大工程,是我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要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是历史和人民的实践选择。

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道路,从清朝末年的改革变法,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选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作为一个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脱胎出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穷二白,满目疮痍,在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型中,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世界舞台上政治地位和话语权的获得,这些都需要一个强大有力的政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建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党的领导是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要求;改革开发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出现了不同的社会阶层以及不同阶层的不同利益诉求,转型期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复杂,社会问题和矛盾增多,如何统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何解决经济增长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这就更加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党,保持政治社会的稳定发展。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要求;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世情、国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的领导是不断凝聚改革共识、实现改革开发再出发的实践要求。

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需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的实践。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加强党的建设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加强党的建设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实践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一系列实践使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党内法规进一步完善,政治生态明显好转,管党治党从宽松走向严格,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但是,实践永无止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和主要任务,这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格局的延续,又是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实践创新。

(三) 推进伟大事业:坚持在实践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伟大事业,这条道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滋养出来的,是170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就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曲折前进中发展出来的,是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4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基础,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道路。

坚持在实践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定“四个自信”。自信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重要密码,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是自信,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是自信,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更是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5正是凭借着这份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阔步挺胸,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访,足迹遍及亚欧大陆、北美南美、非洲大陆和大洋洲,出席了众多重要的国际会议,面对世界日益滋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习近平在多种场合提出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新的全球治理观, “一带一路”倡议等,提出了事关人类前途命运重大问题的中国方案,所到之处宣传中国政策主张,贡献中国智慧经验,这些新主张新理念为未来深度调整和演变的世界格局指明了方向。作为世界上最被看好的主要投资地和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已成为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16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6%, “6.6%的经济增速位居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之首,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17虽然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但我们不搞霸权、不走强权之路,努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在处理南海问题、黄岩岛、钓鱼岛等领海领土争端中,提出了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并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对营造合作共赢、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实现共生共荣的新亚洲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在面对美国亚太战略的制衡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构想,并在中国外交中逐渐加大了“西部战略”的分量,在“一带一路”构想的实践中,我们提出了互学互鉴、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这种精神引导着“一带一路”的明天更加开放、和平、美好和繁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东方和西方同处一个世界,面对全球共同面临的恐怖问题、疾病问题、气候异常问题、污染问题,使世界和人类变得更好的追求是一致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视野和胸怀,更是中华民族的大国责任和担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道路选择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将“四个自信”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建设实践中,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才能不断解决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四) 实现伟大梦想:在实践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梦想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8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和血泪史,无数仁人志士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创造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近代以来,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华儿女饱受苦难。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开始了积贫积弱的历史。马克思曾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19面对国将不国、哀鸿遍野的现状,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奋斗,上下求索,希望探求一条走向民族复兴和富强的现代化道路。然而,洪秀全的失败,康有为的保皇倒退,无数资产阶级勇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短短三个月就夭折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处于迷茫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一盏指路明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们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崭新的进展,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引领着中国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实践观来审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经磨难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这一伟大梦想的逐步接近与实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孜孜以求、实践探索的结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实践中得以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来的上下求索,改革开放40年来的艰苦奋进,走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和军队,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中国经济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我们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党内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突破,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我们的人民生活得到了不断改善和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精准扶贫、改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等,这些惠民举措的落地实施,使中国人民的获得感显著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巨大成效,通过“打虎”、“猎狐”、“拍蝇”的反腐败斗争,形成了一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网络,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通过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改变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通过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更加坚定了全党的理想信念;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正是在这样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中,我们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四、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70华诞, 70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同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之中。进入新时代,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扎实的理论底蕴、坚强的实践品格,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引方向、保驾护航。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会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不断满足中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大的课题。只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统筹“四个伟大”和“四个全面”,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穿越历史重重阴霾,艰难跋涉、筚路蓝缕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信心也有能力给历史和时代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0~471页。

2 参见《统计局: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增加6.4亿人》, http://sh.qihoo.com/pc/9095e0039ceb513f2, 2019年4月22日。

3 参见《1978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数据》, https://www.kuaiyilicai.com/stats/global/yearly/g_gdp_per_capita/1978.html, 2019年1月22日。

4 参见《2018年中国城乡人口结构、城镇化率及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https://www.huaon.com/story/398767, 2019年4月22日。

5 参加《国家统计局:2018年我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 http://sh.qihoo.com/pc/92d6aad32e27944d9, 2019年4月22日。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3页。

7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页。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02页。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7页。

11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http://www.gov.cn/xinwen/2017-07/27/content_5213859.htm, 2018年12月20日。

12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91~592页。

13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33页。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13页。

1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_1119150660.htm, 2019年1月11日 。

16 参见张运成:《中国道路成就“中国引领”》,《光明日报》2016年9月3日。

17 盛来运:《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转型发展再展新篇——〈2018年统计公报〉评读》, 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902/t20190228_1651270.html, 2019年3月22日。

1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4页。

1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