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转变的关键时期, 1930 年代集中出现了诸多中国叙事, 折射出有关中国出路、 民族复兴的不同思考路径。 其中, 在所谓 “一九三六年危机” 时刻, 受到苏联 《世界的一日》 启发而编辑的 《中国的一日》, 以左翼视野下独特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经验, 有力地回应了其他政治与文化力量规划的中国阐释。 茅盾等人以 “一日史” 方式书写充满危机的“当下”, 通过将 “极平常的一日” 同步为 “革命的一日”, 打破了同质的、 空洞的线性历史观, 为 “中国的一日” 创造了必要的叙事时间和空间, 并将左翼革命进一步渗透进有关日常生活的书写之中。 通过 《中国的一日》, 左翼文化人不仅在危机时刻捕捉到新的历史动力, 继而打造出有关中国叙事的有效方式, 而且为实现国族建构和现实认同进行了一次广泛性的政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