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 中国形成了由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地区构成的“内、 外缘层级” 格局, 中原地区的封建 “君主专制” 国家形态基本定型,周边民族地区的社会与国家形态则相对落后。 但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原王朝在充分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 还不断积极影响周边民族。 随着封建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确立, 国家的行政区划逐渐清晰起来, “华夷” 从种族区别转变为文化差异。“君主专制” 国家形态下的 “阶级平衡” 理论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商鞅学派的理论与实践虽使秦国实现了国力的提升, 但加剧了阶级矛盾。 荀子则基于对秦国的实地考察与对统治理念的准确认识,提出了符合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形态发展要求的“阶级平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