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统一六国前后,其政治体制及天下理念曾经历曲折的调整、 博弈过程。 随着战国中后期秦国确立对关东六国的政治、 军事优势, 商鞅变法建构的 “国家本位” 体制逐渐向 “君主本位” 体制转型, 致使秦国的君主集权政治迅速发展。 面对即将统一六国的局面, 秦国内部出现了关于如何治理天下的两种政治思想的博弈: 以吕不韦为代表的 “王霸”派主张以 “仁礼” “义行” 治理天下; 以李斯为代表的战国后期秦法家则主张以 “力术” “霸政” 治理天下。 由于秦国存在强大的法家传统, 故而后者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导致秦王朝在统一后错失了建构 “义行” 以成 “帝业”的机会, 而仍以法家的 “霸政” 之术行 “帝业” 之治, 由此构成其制度体系的结构性缺陷。